《决策》采访文若河:口才能否*训练来实现?
课程导航
《决策》采访文若河:口才能否*训练来实现?报名
《决策》采访文若河:口才能否*训练来实现?新闻
《决策》采访文若河:口才能否*训练来实现?环境
热门课程:
400-888-4846
  • 学校新闻

《决策》采访文若河:口才能否*训练来实现?

 

二十一世纪是一个重表达、重沟通的世纪,舌头(口才)、金钱、电脑已经成为二十一世纪人们赖以生存和竞争的“三大战略武器”。当代*需要口才培训,当代的*公众需要口才培训,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。

  日前,文若河接受了《决策》记者的专访,现将采访实录如下:

  一、面对公众和媒体,很多官员不敢说、不愿说、不会说,外交家吴建民曾经说过,*官员好像“茶壶里装饺子,倒不出来”。*各级官员的沟通交流能力已经与大国形象不相符合,在您看来,哪些原因造成了*官员口表能力低?

  我个人认为,造成*官员口语表达能力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,我把它归纳为“两性”、“两缺乏”。

  什么是“两性”呢?“两性”就是惯性和惰性。

  所谓的惯性,其实就是从众心理在作怪。可以说在咱们国家,有个性的或者说有血性的官员比较少,绝大部分官员习惯于左顾右盼,人云亦云,因为这样比较“保险”嘛。别人怎么说我就跟着怎么说,别人说对了我自然也就对了,如果别人说错了呢?那也不是我一个人错,法不责众。久而久之,就产生了一大批以“克隆”上级领导讲话或者“复制”、“粘贴”他人讲话的官员。他们满嘴里说的都是些官话、套话、大话、空话,就是不会说自己该说的话。

  所谓的惰性,就是说大部分官员被“养”懒了。在咱们国家,大部分领导都有秘书,领导所需要的各种稿件,包括各种讲话稿,大部分是由秘书捉刀代办。这就形成了一个非常耐人寻味的现象,好的秘书“养”懒了领导,有秘书撰稿,领导就懒得思考了。正是有了秘书这个“拐杖”,所以咱们的领导干部越来越不愿意动脑筋,语言表达能力也就越来越差,*后沦落到只会埋头念秘书给写好的稿件的地步,不折不扣地成了秘书的“传声筒”——这话虽然很尖刻,但事实就是如此。

  什么是“两缺乏”呢?

  一是缺乏正确的认识。我们都知道,在西方国家,口才好坏是衡量一个人有没有资格和能力担任领导职务的重要指标。像美国,美国竞选的过程,实际上就是那些角逐总统职位的候选人*自己的演讲去感召民众,赢得信任的过程。而在我们国家呢?大多数的领导干部,特别是众多基层的领导干部,甚至对口才在工作中的作用都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。他们要么认为只要自己肯干、听上级的话、不出错误就可以了,当然如果有政绩那就更好了;要么认为,我是领导、是官员,有绝对的*,我说话你们就得听着。

  我个人认为,官员口语表达能力差,实际上是“官本位”思想在做怪,而这种思想与现在大力提倡的民主政治又是那么的格格不入,所以官员不会说话,甚至经常因为说话惹祸也就不足为奇了。而要解决这个问题,首先就必须澄清认识,一旦官员们都意识到口才不好影响工作、关乎前途,那么这个问题就好办了。

  二是缺乏系统的练习。在培训的时候,我经常给学员灌输这样的理念,不要怕讲话,更不要因为自己讲不好而懊恼。因为,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,我们没有拿出专门的时间训练演讲,这一点和美国是不一样的。我们上学的时候没学过,工作以后没练过,自然就讲不好。演讲是一种能力,甚至可以说是一种综合能力,缺乏系统的训练是不行的。据我所知,能够主动去学习和练习演讲的官员真的是少之又少,来“张嘴就来”参加培训的,是其中的先知先觉者,我希望这样的官员能越来越多。

  二、不善表达,也是领导干部的一种本领恐慌。随着公民意识觉醒,公众对政府和官员的回应性提出了新的要求,除此之外,官员口才还面临哪些新的挑战?

  我理解您所谓的回应性,指的是官员面对诸如突发事件、媒体采访、公众质疑等的口才应对能力,这无疑是考验官员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方面,但我认为这在官员口才实践中只占一小部分,我倾向于把它称为应激口才。

  那么,除了应激口才,官员口语表达能力中一块非常大的,也非常重要的方面,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演说能力,通俗一点可以叫做当众讲话能力。

  现在大家都在谈“领导力”这个概念,我认为“领导力”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应该是演说能力。因为,作为政府官员,工作中离不开统筹与决策,布置与检查,解释与说明、说服与劝戒、表扬与批评等等,更离不开凝聚人心、鼓舞干劲、形成共识、引领方向等等一系列的工作,而这些工作都必须以口才这个工具为载体来实现。举个简单的例子,领导决定了做一项工作,他不去宣传、不去布置、不去分工安排等等,那么这个工作又怎么能得以执行呢?

  所以,如果说官员的口才面临新的挑战的话,我觉得这些挑战应该是怎么使讲话更具感染力、号召力、更加深入人心。我曾经提出一个观点,叫“会管理的企业家,员工敬畏;会演讲的企业家,员工追随”。实际上,这个道理也适用于政府官员。我们都知道希特勒,希特勒的演讲是很具煽动性和号召力的,当然,他的这种煽动和号召是负面的,所以有人说他“是在用演讲在杀人”。那么,我就在想,如果我们的领导干部具备了他这种超强的演说能力,并以这种能力服务于党和人民的事业,那该有多好啊。所以,这么多年来,我一直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着。

  三、好口才能不能*训练来实现?自信、知识、经验、词汇、思维,哪些因素是可以*训练改善的?(请结合“口才树”理论)

  对这点我是持肯定态度的,我一直强调,好口才是练出来的,否则我们也就没有必要花大力气进行口才方面的*和培训了。

  现在,之所以有很多人,包括我们的领导干部口才不好,不是他们在这方面的能力有多差,而是由于没有经过系统的、专业的训练。我经常在课上给学员举这个例子,没有人天生会开车,必须经过反复的练习才能掌握驾驶本领。同样,口才也是一种能力,而我们的学校教育在这方面是缺位的,我们大家从小都没有接受过讲话方面的专门的、系统的训练,这一课我们现在必须要补上。

  在“口才树”理论中,我给出了口才训练的理论指导和具体的训练方法。我认为口才训练的基础是心理素质训练,这就是我说的“树根”部分,也就是说首先要克服当众讲话时的紧张恐惧心理,要从不敢上台到敢上台,从上台后哆哆嗦嗦、讲不好,到从容应对、侃侃而谈,这些经过训练是可以达到的。

  另外,“口才树”理论中的其他环节,包括“树干”部分的口才基础训练、树枝部分的口才技巧训练、树叶部分的思维素质训练,都是可以*有效的引导和恰当的练习得以提升的。我们历次培训,在这方面都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。

  在这里我还想特别说明一点,在“口才树”理论中,我提出我们要把这棵树种植在肥沃的土壤上,而所谓肥沃的土壤,指的就是我们知识的积淀和储备,大部分人之所以讲话讲不好,和缺乏讲话素材、词汇量不丰富是有直接关系的。*近我正计划出一套书----《你也可以妙语连珠》(暂定名),在这本书里,我遴选了大家讲话中会用到的一百句哲理名言、一百句诗词佳句、一百句流行语、一百个哲理故事、一百个笑话,目的就是帮助大家进行必要的知识储备,哪怕大家每天只记一句话、一个故事,时间长了就非常厉害了,正所谓每天进步一点点,日积月累就不是一点点。

  四、您*和培训的官员和普通公务员有很多,他们参加培训有哪些需求,想解决工作中哪些难题?企业领导和公共部门领导的培训需求有哪些不同?

  在培训过程中我们发现,绝大部分学员非常迫切要解决的是上台演讲紧张的问题,其次就是诸如不知道讲什么好,言之无物、言之无序、讲话不生动、不具体、不幽默、没有文采等一系列问题,这些是从公众演说方面而言的。在人际沟通方面,我发现为数不少的学员不懂沟通心理学,不知道如何和别人进行有效地沟通交流,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和上级、下级、平级沟通时都存在着一定的困难,诸如表扬或批评下级时言语失当,挫伤下级的工作积极性,或有上级领导在场就不敢开口、讲话紧张等等,这也是学员比较关心和急待解决的问题。

  企业领导和公众部门的领导在培训需求方面既有差别,又有共同点。所谓的差别,就是企业领导更多地是面对员工、客户或上级领导发表演说,而政府官员更多地是面对公众、媒体发表演说,听众不同,讲话的目的以及讲话内容方面的要求自然也就不同,这是毫无疑问的。作为演讲教练,我们就要教会他们分析和把握语境、分析听众心理,使他们学会运用*有效的表达技巧进行有针对性的演说,以更好地达成演说的目的。当然,在演说的过程中,在语音、语速、语调、态势语等演说技术层面的把握上,他们是没有区别的。

  五、对领导干部来说,怎样才算拥有一副“好口才”,口才好有哪些衡量标准?

  在《会说话,得天下》这本书里,我提出了好口才的标准:善表达、会聆听、巧应对。这个标准适合于全体社会公众,当然也适合我们的领导干部。

  那么,关于“善表达”我想多说两句。

  领导干部怎么就叫善表达了呢?我希望我们各级领导干部能够树立这样一个理念:领导干部不能为了讲话而讲话,不能把讲话当作完成任务或是走走过场,更不能把讲话作为“表演秀”。领导干部讲话应该是有明确的目的性的,概括讲,领导干部讲话要使人知、令人信、动人情、促人行。

 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,我们领导干部在讲话中必须严格遵循听众本位原则,就是说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