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艺术留学作品集*的创作方法论
1.艺术源于生活,高于生活
这句话同学们被从小灌输,似乎了然于胸,却多未仔细品读。
前半句不难理解,却难于实践,即:我们在生活中缺少一双发现美、发现问题的眼睛,此类问题的病症是同学们通常不知道自己要创作什么?创作什么才好?
后半句则不是在说艺术比现实更美,比现实更能尖锐地体现问题。“高于”二字意指:艺术创作者需要于作品中加入自己的主观思辨,并*艺术媒介传递个人世界观、价值观、以期*作品的观赏体验,令欣赏者达成情感共鸣、观点认同——即艺术“同化”。
2.无积淀,不艺术
为什么我们没有一双发现美,发现问题的眼睛?两个字——“积淀”!
艺术积淀,分为两大维度:
人生阅历:囊括人的地域经历、民族经历、文化经历、政治经历、情感经历等等,简言之即对“人生百态”的多般体验。人生阅历越丰富,艺术视野越开阔、艺术见解越深,艺术作品自然多有“余味”。
表现技法:涵盖多元艺术表现技法的涉猎范围与熟练程度,唯有厚积才能将艺术想法薄发于可能实现的艺术媒介之上。同时良好的技法基础,会在同学们的人生经历当中,促进灵感迸发。
“积淀”仅是“土壤”,若令艺术生根发芽,还需有“水”——“人生体悟&批判性思维”持续灌溉。
1.就人生阅历而言,脚步不及之处,便可*书籍、视频、音频等互联网或实体方式予以获取。
2.艺术表现技法即尝提的艺术媒介,如装置、绘画、雕塑、多媒体、公共艺术、行为艺术等。
3.人生体悟
艺术家是世界上内心*敏感的人群之一,我们秉承绝佳的心智条件,在触人、触景、触事的经历当中,更易对周遭产生自己的情绪、态度、看法与创作冲动。与此同时,敏感的神经会不断刺激我们体悟周遭所遇,加深我们对事物的看法与认识。
简单讲,这个过程类似于“看山是山,看山不是山,看是还是山”三个阶段,艺术家独有的敏感心智,在过程中会不断促使艺术主体深化对于事物的认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