语文课应该教什么?多年来,这个问题争议不断,研究不断,专家观点层出不穷,你说你有理,我说我有据。
王晓春先生感叹:“中*这么多门课,没有哪一门像语文课这样狼烟不断,战火连绵。指手画脚,人人争先,外行内行,扭作一团。发言盈庭,论文如山,潮起潮落,上下波澜。众说纷纭,越听越烦。经过各方的共同努力,总算把事情弄乱套了,把语文老师搞糊涂了,以至越教越不会教了。这门课似乎成了永恒的焦点、热点、难点、乱点和看点。”
中*的语文课到底该怎么上?特别自新课改以来,语文教师经常感慨自己越教越困惑,越来越不会教了。不夸张地说,我虽然已经跻身特级教师行列,但回顾所走过的语文之路,我同样在语文的丛林中迷失过方向,至今依然感觉困惑不少。
初为人师,“不伦不类”的语文课
从乡村*走进师范,我始觉自己不会讲话,更因为一次致开学典礼上的发言卡了壳,在上千位师生面前丢了脸,让准教师的我暗下决心,以后要让每个*都会说话。当上语文教师,我对语文课的目的有了一个朴素的认识:学生需要自信地与人讲得体的话、善于和他人很好地沟通。于是,我在日常教学中很注意训练学生“说话”。
清晨,学生走上班晨会的讲台学会自我教育;“六一”前夕,我主动请缨面向校、县开主题中队会,给*们一个展现自我、张扬个性的舞台;语文课前主题讲话五分钟;课文“口语交际”不考也是要教的。
“非典”来了,一篇暴露*人诸多陋习的文章——《反思“非典”肆虐革除十大陋习》,给了我强烈震撼,启发我运用“讲卫生”的教育素材,以习作的方式引入,师生、生生以坦诚的心态解剖自我、他人生活之陋习。鼓励学生大胆地把批评武器指向有陋习的教师,于是便有了第二天的“写建议书”,之后还陆续安排了“写倡议书”“演讲比赛”“假期作业”等内容。
这项语文实践活动延续近两月,到现在,还有教师不清楚它是何种语文。对这种不伦不类的语文课,我当时只是一种感觉——学生需要这样学习。不曾想这课是属于语文什么类型的课。孙启民先生说:表面看来似乎不是“标准”“纯粹”的语文课,但是,学生在面对现实问题的讨论、交流和表达中,学习和感悟着如何更有效地运用语言与他人交往,如何恰如其分地阐述自己的看法、观点,领悟到可以在生活实践*习语文、运用语文,这是更有效的语文课,体现出一种“大语文观”。
初为人师的我,懵懂地接受了这一“赞誉”。接下来的几年,我在这样的“大语文课”上深耕细作,编织自己的教育梦想。
语文课让*厌倦了读书?
然而,无情的现实把教育之梦撕得粉碎。被身边一个个能“考”的优秀教师典型影响着,我也不自觉地走上了机械训练之路:要确保试卷上的“看拼音写词语”百分之百全对,每个词语不抄写默写七八遍决不罢休;只要是书上要求背诵的课文,至少抄、默各三遍,以确保“根据课文填空”不失分。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,既有言语的也有物质的奖励。你别说,效果还真行,很快缩短了与年级*名教师的差距。
可是,看看其他学科,与数学比起来,差距还是大得很。人家数学平均分都达到90分以上,语文成绩普遍比人家低10分左右。
家长也不领情,天天就是语文家庭作业多,不是做《抄写薄》《默写簿》《评价手册》《补充习题》,就是《AB卷》《单元卷》的检测,天天做到深更半夜,还考不好,连作文都不会写。
付出劳动*多的是兼做班主任的语文老师,*后居然没有了语文教师的专业尊严。分数失去可以夺回来,*可怕的莫过于,*富有情趣的语文,学生居然不喜欢。他们不喜欢如山的语文作业,不喜欢语文老师、进而不喜欢语文课、不喜欢读书。学校里的过度学习,已经让学生产生了本能的抵触。从语文教师的角度来思考,我感到人们远离读书的根源,与学校教育种上了厌倦读书的种子有关。
若同人都把“过度”学习当作考好成绩的法宝,去实现小群体内的教学成功感、幸福感,有意无意扼杀了学生未来学习的潜力和对读书的兴趣,恐怕师将不师。
深挖思想内涵,*们怎么想?
学苏教版《蒲公英》一课时,我的学生没有责备两颗蒲公英种子不听太阳公公的话“落在黑黝黝的泥土里”,反而认为是“风”的错,并质疑风婆婆,怪风婆婆没有把这两课种子吹到应该去的地方,否则他们不会自作主张飞往沙漠、湖泊,*后被晒死、淹死。而有的学生居然佩服两颗叛逆的“小种子”有“想法”、有“主见”,敢于“试一试”。
当我尝试“价值”引领——有想法与主见的两颗“种子”和唱反调的异类“种子”时,却遇到了障碍。这让我反思,“价值”引领的前提是遵循*审美观、理解力,需有*的视角、*的心。对美好的事物,如“蒲公英种子”一样人格化的物,无论是有生命的、无生命的,*都不希望它破灭、死亡,希望它是永恒的、恒久的。
几年教学下来,我不禁疑惑,在语文课上深挖课文思想内涵的目的是什么?思想内容的理解难道不以尊重*、呵护童心为*要义吗?
不得不反思
实事求是地说,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清楚语文教学的目的和任务;对语文课与其他学科一样承担的共性任务,也并不十分知晓;对语文课独有的任务,更是经常迷失或者模糊。
早在2008年,周一贯先生敏锐地指出,“要关注课文怎么说”的言语表达形式。2009年,高林生先生从语文的特性出发,旗帜鲜明地提出“怎样说,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”。长期以来,我国中*语文课程的基本形态就是“以阅读为核心”组织教学,听、说、写等语文课程目标,附着于阅读教学,且不成体系。
语文【
北京国学院培训中心】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的任务,不能有毕其功于一役的想法。语文教改专家的工作和课程改革的成果,应该能够让语文教师明白语文教育万变不离其宗的规律,知道语文学科应该做的语文事情,或许可以让语文教师不那么纠结,也可以让我们的语文课不那么纠结。我仍然期待着。
作者简介:宋运来,一个从未参加过赛课的特级教师,现任职于南京师范大学附中新城*南校区,在《语文建设》《语文世界》等发表论文多篇。《*教育报》《教育文摘周报》《*教师报》等报道过其教学事迹。